環保葬沒那麼浪漫,但卻很實在
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環保葬禮,例如作家瓊瑤與藝人小鬼選擇花葬,「三金影帝」吳朋奉選擇了樹葬,這種立碑、不造墳、不晉塔,減少對土地的佔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式
家人過世辦喪事禁忌有哪些?傳統華人重視禮節,在婚喪喜慶中有許多不成文規定或禁忌,人對於死亡特別的忌諱,因此喪禮的禁忌也就特別多,在過去辦喪事應守孝三年,來往他人家中、過年過節都須迴避。
時至今日已經無須守孝三年,但仍有些服喪期間的親人過世禁忌、喪禮習俗需避諱,一起來了解親人過世未滿一年禁忌有哪些需要注意,在人與人來往交流時才不會冒犯而失禮。
在古禮中辦喪事子女應守孝滿三年才算整個喪期,而現代隨社會變遷,通常整個喪期最多在對年後就會結束,百年後即恢復正常生活無需注意其他喪家禁忌。
傳統服喪期間有幾個重要階段分別為百日、對年、合爐/(三年),計算方式分別為以下:
自往生者過世的當日起算100天為百日。百日較無特殊禁忌,一般只需符合民俗常見的喪事禁忌。
自往生者過世的農曆日期計算隔年的同一日為對年。在對年內,若遇到重要節日需要祭祀,需提早一天準備供品祭拜往生者,因往生者尚未合爐,還無法列入祖先牌位,因此無法和祖先一起過節。
合爐是將亡者的神主牌位燒掉,並取亡者香爐中的一小撮灰,加入祖先(公媽爐)的香爐內,並將死者姓名寫在牌位上,象徵往生者進入祖先牌位接受後代子孫共同祭祀。傳統合爐的時間會在整個喪期結束(三年)選一個吉日進行,現今則簡化為對年(一年)後選一吉日進行,由於「合爐」為喪事,多會避開過年期間進行。
在還沒合爐前,若遇到過年,不能做甜粿,只能做菜頭粿,也不能拜天公,遇到端午節及中元節也不能包粽子,也不能做紅龜粿,但若是親友贈送則不在此限。
傳統古禮中的喪期包含子女守孝三年(實際為25個月),三年結束後合爐完成結束喪期,在三年喪期內不做官、不嫁娶、不赴宴、不應考,但現今基本上喪期都不會到三年這麼久,會直接省略傳統儀式過程,做完對年之後接著做三年,稱為「假三年」。
在整個喪期間,除了幾個日子會需要特別祭祀,傳統習俗觀念認為喪家家屬應留意以下民俗常見的過世禁忌,避免觸犯到他人或神明,下述整理列舉喪事禁忌適用於台灣傳統道教,其他地區及宗教、風俗習慣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差異,且過往的農業社會作息已變遷為步調快速講求效率的商業社會,習俗也會隨著與時俱進,故僅供參考,並非人人都需遵守。
傳統認為喪事不淨,服喪期間應避免進出寺廟才不會冒犯到神明。
傳統認為喪事晦氣,因此服喪期間應避免拜訪他人,以免將晦氣帶到他人家中。
傳統認為喜事和喪事會相沖,且喪期參加他人婚禮會將辦喪事的晦氣帶給他人,但倘若他人不介意,但如若事先詢問新人,新人也不介意即可放心參加。
傳統觀念服喪期間應披麻帶孝,穿著黑、白等素色衣服,現代即穿著簡單素色,不過度打扮即可。
傳統喪期間不剪髮、剪指甲、刮鬍子象徵家屬因天人永隔的哀痛以及忙於處理喪禮事務,而無暇整理儀容。
家屬因親友過世哀痛,逢年過節時無心慶祝,如:端午、中秋,都是家人團聚的日子,難免觸景傷情,一般會省略過節時慶祝的一些習俗。
喪期間家中若出現昆蟲或動物,不可殺死或驅趕,因為他們可能是往生者化身而成,回來看望親人;也有一說法是這些昆蟲或動物是前來帶領往生者至極樂世界。
傳統習俗上忌諱讓神明和祖先接觸喪事,為表示尊重,直至出殯後,會先以紅紙遮擋神像、祖先牌位迴避,稱為遮神,等到出殯後即可恢復供香。
雖為服喪期間但日子依然在過,也會遇到一些節日或喜、喪事,以下整理在服喪期間常見的問題以及建議。
A:若為辦喜事盡量不要參加,但可以由朋友代為轉交紅包,以禮到人不到的形式進行,避免紅白事相沖。
A:可以事先詢問對方介不介意,若不介意去拈香致意無仿。傳統說法彼此都是居喪期間,有許多喪儀事務必須處理,因繁忙而不方便往來。
A:傳統習俗會守孝滿三年後才剪頭髮、剃鬍子,但現今待往生者出殯後即可剪髮、剃鬍子,整理儀容。
A:傳統觀念中服喪期間若未滿一年,應避免到宮廟內拜拜,到了現代則是出殯或滿百日其一即可至宮廟內拜拜。
A:傳統習俗在服喪期間遇到過年,仍應保持低調,慶祝、娛樂的習俗應避免,如需包紅包應請他人協助轉交,避免將喪事的晦氣帶給他人,若包給直系親屬則不在此限,可直接給紅包。
過年拜拜時,天公為位份最崇高的神明,在服喪期間尊重天公,遇到過年只會拜家裡的祖先、地基主以及土地公。
大部分的喪事禁忌都是要表示哀悼即尊重他人,更重要的是心懷對往生者的尊敬,隨著時代演變越來越多繁雜的習俗已被省略,有些傳統習俗與禁忌需遵守,有些則可省略不必盲從,最重要的是悼念往生者的心意以及為親人處理好後事。
若有身後事需求,可以詢問有專業殯葬團隊—晶品禮儀,晶品禮儀有專業的禮儀師團隊能夠協助安排與處理,無須擔心不符傳統禮制習俗或觸犯禁忌,在治喪期間的習俗禁忌皆可詢問,晶品禮儀皆能即時回覆。
想了解喪禮習俗女兒該做什麼,歡迎LINE聯繫或撥打24小時服務專線:0800-600-038,晶品禮儀會有專人為您服務。
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環保葬禮,例如作家瓊瑤與藝人小鬼選擇花葬,「三金影帝」吳朋奉選擇了樹葬,這種立碑、不造墳、不晉塔,減少對土地的佔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式
我們在協助家屬整理遺物時看見了一封信,是一位母親在思考晚年生活時,寫給她兩個兒子的感人信件。信中充滿了對孩子的叮囑與深情,母親坦誠面對自己將來老去、甚至失智的可能性…
失去親人、朋友或寵物,是令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尤其突如其來的離別更顯沉重。專家建議,面對悲傷時,允許自己感受失落,為情感建立空間,理解悲傷是人生的一部分,並相信時間能帶來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