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葬、樹葬如何祭拜?樹葬禁忌有哪些?環保自然葬的追思及拜法介紹
樹葬、花葬如何祭拜?近年來許多名人選擇以環保自然葬做為身後依歸,不但逐漸帶動了國內環保自然葬的風潮,更以實際行動破除民間的種種忌諱和迷思。回歸大自然理念既然已被認同,追思和祭祀的儀式應當回歸初始的精神層面追求,心誠則靈,不拘泥於任何形式,拜網路所賜現在政府也攜手殯葬業者推廣線上祭祀或是其它追思會活動,希望為民眾排憂…
圖片擷取來源《父後七日》2010年電影上映宣傳海報
早年交通不便,且婦女工作繁重,除養兒育女外,仍需幫忙農事,飼養牲畜。因此娘家父母臨終時,大都無法隨伺在側,所以聞噩耗返家奔喪,入村莊或家門前,需匍匐前進(手腳並用伏地而行),同時哭喊亡者之稱謂,以彌補未能送終之遺憾。
圖片擷取來源《父後七日》2010年電影宣傳劇照
資料參考來源 內政部 (民105年)《平等自主 慎終追遠-現代國民喪禮》
圖片擷取來源《父後七日》2010年電影宣傳劇照
我國傳統喪葬禮俗傳承儒家精神,但因為傳承時間久遠,許多儀式已失去原有社會情境脈絡中的功能,有鑑於此,內政部於民國99年成立「喪葬禮俗研究改進專案小組」召集多方產學專家與會討論,提出傳統喪葬禮俗順應社會變遷的建議作法,與時俱進讓喪禮不再只是墨守成規徒具儀式。
樹葬、花葬如何祭拜?近年來許多名人選擇以環保自然葬做為身後依歸,不但逐漸帶動了國內環保自然葬的風潮,更以實際行動破除民間的種種忌諱和迷思。回歸大自然理念既然已被認同,追思和祭祀的儀式應當回歸初始的精神層面追求,心誠則靈,不拘泥於任何形式,拜網路所賜現在政府也攜手殯葬業者推廣線上祭祀或是其它追思會活動,希望為民眾排憂…
臺灣地狹人稠,如果繼續按照喪葬傳統,以大量磚塊、水泥、大理石等堅固材料來建造墓園,現存的公墓用地將很快耗盡。反之如果採用環保葬,如:樹葬、花葬地點都可以更好的利用空間,為環境盡一份力。近幾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引導民眾改善殯葬行為,隨著民眾對遺體火化的接受度提升,火化塔葬已成主流,然而公立納骨塔位單價約5至10萬元…
身後事在近年來因觀念逐漸開放,越來越多人能接受化繁為簡、回歸大自然的環保葬,其中又以樹葬、花葬最多人知曉,也有越來越多藝人的身後事採用樹葬方式,如果能接受環保葬且未來會考慮採用樹葬的方式完成人生最後一程,不妨先了解樹葬流程、樹葬申請方式以及樹葬有哪些優缺點。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樣的無私奉獻,您也可以透過環保葬這樣的綠色殯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