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葬沒那麼浪漫,但卻很實在
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環保葬禮,例如作家瓊瑤與藝人小鬼選擇花葬,「三金影帝」吳朋奉選擇了樹葬,這種立碑、不造墳、不晉塔,減少對土地的佔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式
我國傳統喪葬禮俗傳承儒家精神,但因為傳承時間久遠,許多儀式已失去原有社會情境脈絡中的功能,有鑑於此,內政部於民國99年成立「喪葬禮俗研究改進專案小組」召集多方產學專家與會討論,提出傳統喪葬禮俗順應社會變遷的建議作法,與時俱進讓喪禮不再只是墨守成規徒具儀式。
在傳統喪禮禮俗上,入殮、移柩、安葬、火化等儀式,都需要選擇良辰吉日;由喪家提供亡者、配偶及其子、長孫之生肖供擇日者參考。
由於喪事重忌諱,認為擇日可以避開沖、煞等問題,昔日的農業社會家庭生養眾多,若所有孫子之生肖都納入擇日參考,將無法找出適合亡者出殯之日,加上傳統又賦予長孫的責任較重,故孫輩僅考慮長孫的生肖。
因為女性也是家族成員之,傳承相同的血緣,故應該把女性納入考量,若孫輩之首為女性,也應納入孫女的生肖,同理有必要的時候,可納入女婿生肖作為擇日參考。
資料參考來源 內政部 (民105年)《平等自主 慎終追遠–現代國民喪禮》
以上即是喪禮/告別式擇日的介紹。如有任何禮儀相關問題,例如接體、禮儀服務、進塔、遷葬、帶看靈骨塔與墓園等等,都歡迎聯絡晶品禮儀:0800-600-038,將有專人替您服務。
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環保葬禮,例如作家瓊瑤與藝人小鬼選擇花葬,「三金影帝」吳朋奉選擇了樹葬,這種立碑、不造墳、不晉塔,減少對土地的佔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式
我們在協助家屬整理遺物時看見了一封信,是一位母親在思考晚年生活時,寫給她兩個兒子的感人信件。信中充滿了對孩子的叮囑與深情,母親坦誠面對自己將來老去、甚至失智的可能性…
失去親人、朋友或寵物,是令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尤其突如其來的離別更顯沉重。專家建議,面對悲傷時,允許自己感受失落,為情感建立空間,理解悲傷是人生的一部分,並相信時間能帶來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