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葬沒那麼浪漫,但卻很實在
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環保葬禮,例如作家瓊瑤與藝人小鬼選擇花葬,「三金影帝」吳朋奉選擇了樹葬,這種立碑、不造墳、不晉塔,減少對土地的佔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式
入土為安,保留全屍,是土葬的意義,也是早期台灣社會的安葬方式,但漸漸地受限於土葬用地以及喪葬儀式精簡的提倡,火葬成了安葬的主流選擇,火葬費用也大幅減輕了家屬的負擔,因此大多數人會選擇送到火葬場。
火化撿骨後,擇日晉塔,或者將火化後的骨灰再加工磨細,以環保葬的方式回歸大自然,也象徵了返璞歸真。火化流程所要舉行的科儀已簡潔許多,但為讓往生者得以安息,也有不得忽視的火葬場禁忌,關於火化過程、火化費用及禁忌,本篇為您講解。
目前全台灣的火葬場資訊可由『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入口網』中的『設施及業者查詢』頁面,點擊『殯葬設施查詢』後,即可出現各縣市的火化場資訊!
各縣市的殯葬管理處官網會設有『火化爐使用查詢』E化系統,供禮儀公司線上查詢遺體火化情形,以利安排申請進爐時段,火化場不受理現場訂爐或列印火化許可證。
預約火化時間前,先了解進行火化流程要準備的資料:
備齊上述文件之後就至臨櫃或是網路申辦火化許可證,在申辦完畢之後,於火化日前至殯儀館服務中心領取!
大部分家屬因為宗教信仰的緣故,火化需要看特定日子和時辰,但因為每個火葬場火化爐有限,因此禮儀公司會盡早與家屬商議火化晉塔的時間,以求圓滿地為整場喪儀劃下完美句點!
最遲應於火化前一日(上班日),檢附相關證明文件,於櫃台服務中心申辦火化許可證同時預定火化時間。
以下為自抵達火場到撿骨流程:
舉行完告別式或是家祭之後,棺木即在家屬的陪伴下,由靈車移靈至火葬場,圓滿人生最後一哩路。
羽化前最後的誦經祝禱,在摯愛親友的齊聲祝福下,邁入人世間最後旅程。
操作人員啟動火化開關,棺木被送進爐內,眾人齊喊「火來了,快跑」,既宣洩壓抑已久的思念情緒,也提醒親人的魂魄趕快遠離火源。
火化流程總共歷時約1~1.5個小時,火化結束後,會引領家屬至撿骨室撿骨,由家屬挾一塊靈骨放挾入骨灰罈中,並跟往生者稟告「搬新厝( 家)」,儀式完成,最後送至納骨塔。
火葬過程中省不了的一句話便是「火來了,快跑」,深怕親人對於肉體仍有眷戀,因此希望藉由親友的齊喊下,提醒親人的魂魄趕快離開,以免被火焰吞噬。另一方面,對家屬來說也是情緒的最後發洩,道不盡的思念化作縷縷輕煙,放下心中執念,讓往生者了無牽掛地在下一世延續新的生命。
根據殯葬資訊服務網登記資料,全台目前共有36處火葬場,其中5處為私立火化場,火葬費用雖然比傳統土葬來的親民,減輕了家屬的負擔,但公私立火葬費用項目和價格仍然有差異,下列各舉一處火葬場價格例子給大家參考比較。
項目 | 單位數 | 身分 | 預估金額 |
遺體火化費 | 遺體一具 | 0到12歲兩千12歲以上四千 | 2000-6000 |
骨灰暫時存的費用 | 日(一罐) | 任何人 | 500 火化當日跟翌日不用費用 |
骨駭火化的費用 | 遺體一具 | 任何人 | 3000 |
骨灰再次處理的費用 | 遺體一具 | 任何人 | 300 |
項目 | 單位數 | 數量 | 金額 |
遺體火化費 | 遺體一具 | 1 | 6000 |
遺骨整管費 | 遺體一具 | 1 | 3000 |
撿骨後火化 | 遺體一具 | 1 | 3000 |
撿骨後研磨 | 遺體一具 | 1 | 2000 |
在大殮蓋棺之前,親友會希望在棺內放入往生者生前最愛的物品,希望羽化成仙後,在天上也無所缺乏,但火化過程溫度極高,若陪葬物品是易燃物或是爆裂物,那麼火化技工會在打開爐口翻動遺體時遭受危險,另外有些物品熔化後會沾黏至遺骨上,也會造成撿骨師清理的不便,這點千萬注意。
因此殯葬管理處會在顯眼處提醒家屬誤在棺木內放置下列物品:
新竹、桃園、新北以及台北禮儀公司推薦
「告別圓滿」、「精緻禮儀」、「高品質服務」儀式讓靈魂得以撫慰,期盼死者無所罣礙,圓滿這一世的悲歡離合,而生者得以將永恆純粹的思念化作延續生命的動力。
經典告別規劃,人文葬、環保葬、中式塔葬或是其他葬儀一應俱全。
晶品禮儀團隊依照不同的家庭狀況、宗教信仰與服務需求規劃、設計符合家屬期待的生命展現,用儀式莊嚴生命的價值,也安撫安撫家屬的身、心、靈。
24小時免費諮詢報價服務,晶品禮儀隨時伴您左右,透明公開價格,合約保障客戶,無負擔的道別,讓儀式的內涵回歸到人性情感的初衷。
善用空間與平面精心製作的過程,表達死亡並非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的另一個開端。
有任何需求歡迎LINE聯繫或撥打24小時服務專線:0800-600-038,晶品禮儀會有專人為您服務。
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環保葬禮,例如作家瓊瑤與藝人小鬼選擇花葬,「三金影帝」吳朋奉選擇了樹葬,這種立碑、不造墳、不晉塔,減少對土地的佔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式
我們在協助家屬整理遺物時看見了一封信,是一位母親在思考晚年生活時,寫給她兩個兒子的感人信件。信中充滿了對孩子的叮囑與深情,母親坦誠面對自己將來老去、甚至失智的可能性…
失去親人、朋友或寵物,是令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尤其突如其來的離別更顯沉重。專家建議,面對悲傷時,允許自己感受失落,為情感建立空間,理解悲傷是人生的一部分,並相信時間能帶來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