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葬沒那麼浪漫,但卻很實在
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環保葬禮,例如作家瓊瑤與藝人小鬼選擇花葬,「三金影帝」吳朋奉選擇了樹葬,這種立碑、不造墳、不晉塔,減少對土地的佔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式
在家過世流程怎麼做?該通報誰?要叫救護車嗎?親人過世後續處理程序有哪些呢?雖說會有禮儀專員來處理,但必要時還是需要家屬出面,提供相關證件和資料,不能夠完全委託代辦,為了後續治喪流程更順利,讓往生親人早日安息,親人過世處理流程讓晶品禮儀帶您迅速瀏覽一遍!
根據過世地點的不同,親人過世處理的第一步也會有所差異,而這一步則影響到遺體接運,此話怎講呢?跟開立死亡證明十幾張證明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家屬會由禮儀人員的帶領下直接在醫院申請死亡證明書,然後才會將大體移往殯儀館辦理入館冰存手續。
老人在家過世怎麼處理?需先通知當地衛生所醫師依照在宅行政相驗流程勘驗後開立死亡證明書。
需先向轄區警察局報請檢察官會同法醫相驗開立死亡證明書
新北市 | 台北市 | 桃園市 | 台中市 | ||
資料來源 |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 | 台北市殯葬管理處 | 桃園市衛生局 |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 | |
自然死亡 | 通報機關 | 衛生所 | 當地衛生所或診所 | 衛生所 | 衛生所 |
處理方式 | 通知當地新北市衛生所開立死亡證明;運送亡故親友至殯儀館。可電洽新北市立殯儀館接運,或自行運送 | 由家屬通知當地台北市衛生所或診所協助開立死亡證明書或行政相驗證明書,始可受理接運。 | 由家屬通知當地桃園衛生所申請行政相驗後得開立死亡證明,即可開始接運大體 | 台中市衛生所進行行政相驗,後開具死亡證明書,使得接運大體 | |
意外死亡 | 通報機關 | 當地派出所報案 | 警察單位 | 警察機關 | 24小時內報請司法或司法警察機關處理 |
處理方式 |
|
由警察單位聯繫檢察官,如無法立即相驗,開具單位主管以上核章之遺體進館通知單,始可受理接運。 | 由警察機關向檢察官申請司法相驗程序,開立死亡證明,開死接運大體。 | 由警察機關向檢察官申請司法相驗程序,開立死亡證明,開死接運大體。 |
親人過世後續處理免不了要辦理除戶、財產過戶或是喪葬費補助等行政申請手續,但是上述所有的程序的檢附文件都必須附上死亡證明,死亡證明文件如何申請呢?可以當死亡證明的文件有哪些?為您做了下列表格整理:
申請項目 | 申請方式 | 申請準備 | 申請費用 | 備註 |
死亡證明 | 向醫院申請 |
|
20元/份~200元/份 | 依各家醫院收費規定而定 |
向衛生所/診所申請 |
|
相驗費:2000~6500元 死亡證明書前三份免費,每加一份260元 醫生出診交通費 |
依當地衛生所/診所規定收費 | |
向地檢署申請 |
|
免費 | ||
除戶謄本 | 向戶政事務所申請 |
|
|
《戶籍法》第79條規定,須在法定期間內進行戶籍登記,否則將處新台幣300~900元以下罰鍰;經過催告卻依舊不申請的話,會被處新台幣900元的罰鍰。 |
除戶全戶戶籍謄本 |
在家過世怎麼辦?在家過世流程其實有一套SOP,各縣市政府皆依照這套後事處理流程為民眾處理,依照以下的二個步驟即可
正常在家過世者,會通知當地衛生所,請醫師前往行政相驗之後開立死亡證明。若家屬仍希望前往醫院做最後急救,也可以打電話叫救護車。
凶宅針對死於非命的往生者,常聽到為他殺或自殺的案例,若是在家自然死亡則不在此定義內,但若房屋日後有出售或是租另打算,可以告知此屋曾有親人自然死亡,盡到告知義務即可,如未告知以後在法律上賣屋有法律責任。
可以開立死亡證明的單位為醫院、衛生所或診所以及地檢署,待他們完成相驗程序之後,會依照規定開立死亡證明。
親人過世後續處理的第一步除了先報請相關單位之外,還請先通知禮儀公司,派人前往協助,在人員抵達之前,家屬必須切勿移動往生者,一切等待禮儀專員進行後續處理。
親人在家過世流程不知道怎麼做嗎?歡迎撥打24小時晶品生命禮儀服務專線:0800-600-038,專人會立即與您聯絡,我們的服務人員隨時待命,力求以最快速度抵達現場為往生者服務。
晶品禮儀專業SOP機制,作為家屬最堅強後盾:
專任接體人員與接體車,過程提供大體專用安置袋、往生被,將大體運往殯儀館,由禮儀人員偕同家屬辦理入館冰存手續
晶品禮儀公司24小時服務,多方據點,人力隨時待命,即刻趕往現場,有任何相關問題也歡迎聯絡晶品禮儀公司,歡迎LINE聯繫或撥打24小時服務專線:0800-600-038,晶品禮儀會有專人為您服務。
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環保葬禮,例如作家瓊瑤與藝人小鬼選擇花葬,「三金影帝」吳朋奉選擇了樹葬,這種立碑、不造墳、不晉塔,減少對土地的佔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式
我們在協助家屬整理遺物時看見了一封信,是一位母親在思考晚年生活時,寫給她兩個兒子的感人信件。信中充滿了對孩子的叮囑與深情,母親坦誠面對自己將來老去、甚至失智的可能性…
失去親人、朋友或寵物,是令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尤其突如其來的離別更顯沉重。專家建議,面對悲傷時,允許自己感受失落,為情感建立空間,理解悲傷是人生的一部分,並相信時間能帶來療癒。